最近,特朗普切断对乌克兰的情报支持,真可谓让欧洲各国切实体会到了过度依赖美国的风险。
面对这一冲击,欧盟成员国开始重新审视自身防务体系,强化内部协同,推动武器联合采购、军备标准化和跨国军工合作,以减少对外部的依赖,构建更具自主性的安全体系。
欧盟内部已在行动。此前各国军火采购往往各自为政,标准不一,导致战场兼容性问题严重。但如今,欧盟正在推动联合采购武器的模式,提高装备的标准化程度。例如,在防空系统上,多个成员国已达成共识,计划由欧盟统一采购,并加强成员国之间的防空互通性。今年3月,德国、荷兰和西班牙等国已宣布联合采购“爱国者”导弹系统,以确保欧洲防空体系的统一性,同时减少对美军提供防空保护的依赖。
此外,欧盟正在扩展防务合作的“朋友圈”。英国和挪威虽非欧盟成员,但在军事技术和防务协作上一直与欧盟关系紧密。欧盟正考虑将这两国的军工企业纳入其采购体系,以确保供应链的稳定。以挪威为例,该国的康斯伯格公司在防空导弹、海军武器等领域具备先进技术,欧盟成员国的军队若能引入其装备,将进一步提升欧洲整体防御能力。土耳其的加入问题仍在讨论之中。虽然土耳其是北约成员国,但与欧盟在政治和军事层面一直存在摩擦,特别是防务合作方面,双方存在较多分歧。不过,土耳其的军工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,其无人机产品在多场战争中表现亮眼,若未来欧盟愿意与土耳其加强合作,或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欧洲的武器供应压力。
这种防务协同不仅是对美欧关系变化的回应,也是欧盟追求战略自主的必要一步。当前,欧洲在军工产业、情报系统、战场协同等方面仍存在短板,而跨国合作的深化足以提升整体防务效率,使欧盟在未来的安全局势中具备更强的独立应对能力。如果这种趋势持续,欧盟不仅可以打造一套更强大的统一战线,还可以在未来国际防务格局中赢得更多话语权,真正减少对美国军事支持的依赖。这不仅关乎欧洲的安全,也将影响全球军事格局的重塑。